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城市,北京门头沟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孕育了众多爱国主义者和革命先烈。其中,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纪念场所之一,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英勇斗争。
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旅游景区脚下,由涧沟村的关帝庙改建而成。情报站原址就位于村西的两个农家小院里。2009年4月开馆之际,北京市原市长焦若愚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2016年3月,展馆进行了重新改造。
平西情报联络站就诞生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隐蔽战线时期。我党的隐蔽战线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毛主席为一本情报专业书籍的题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保卫,“知彼”就是情报。而情报和保卫是隐蔽战线两种主要作战方式。
1937 年北平、天津沦陷后,城市党的工作处于完全秘密状态,斗争方式转为隐蔽斗争。对农村抗日根据地来说,优先获取准确的情报至关重要。同年9月25日,毛主席电告北方局刘少奇:“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主要方向。”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对沦陷区城市工作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情报工作方针,同时加强了情报工作的领导和力量。
平西情报联络站于1941年2月成立,设有专用电台。钟子云(化名王友东北情报系统总负责人)任站长、李才任副站长。该站先后设在河北省涞水县计鹿村、易县裴庄村,直接与北方分局社会部或延安党中央联系该站。平西情报联络站建立了传递隐蔽、效用及时、形式多样的交通线,其下设妙峰山交通站、满城交通站、房、涞、涿交通线。
解放战争时期,康庄情报站、平郊情报站,并入平西情报联络站,使平西情报联络站成为解放区联系北平最主要的战略通道,是北方局与敌区情报组织的联络枢纽和开展情报工作的前沿指挥机关。
北平解放后,平西情报联络站工作人员归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建制。平西情报联络站历时近 10 年,从未间断过,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经历了钟子云、刘景平、梁波、梁克四任站长。
参观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可以感受到困难时期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馆内展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平西情报联络站的组建背景、任务和壮举,深入揭示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艰苦生活和不屈抗争的崇高精神。
行走红色热土是一种追溯历史的方式,回忆家乡英雄同样是一种缅怀式的思考方式,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们的奋斗历程。在纪念馆内,我看到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实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关于红军长征的展品。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一页,红军长征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不朽历史,铭记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拼搏,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崛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这里,我们可以追忆家乡英雄的光辉业绩,缅怀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能够反思历史,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